發布時間:2025-07-23
瀏覽次數:59次
讀完稻盛和夫《干法》,我仿佛在悶熱的辦公室里被一陣曠野的風拂過思路,瞬間清明。書中最打動我的不是方法論,而是那股“把工作當戀人”的執拗勁兒。稻盛說:“讓自己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,對自己的工作,對自己的產品,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關愛之情,事情就很難做得出色?!蔽野堰@句話貼在辦公桌擋板上,每次點擊保存前,都會像審視作品一樣端詳方案,原本流程化的輸出也多了幾分溫度與尊嚴。
書里另一條公式更讓我心跳加速:“人生·工作的結果=思維方式×熱情×能力”。過去我總把“能力”當王牌,卻忘了“思維方式”可以是負值,一旦方向偏了,再高的熱情也南轅北轍。于是我把“正向思考”設成每日開機密碼,連刷手機時看到吐槽帖也提醒自己:別讓負能量偷走乘數。
稻盛和夫在書中說:“人本來就具備使夢想成真的巨大潛力,不去想,不認真思考,就什么都實現不了。”我試著把“想”升級為可量化的愿景:閉上眼,想象季度復盤會上,大屏跳出我們部門的績效成績;畫面越清晰,路線圖就越篤定。目標不再停留在口號,而是拆成每周可交付的里程碑。
稻盛言:“要度過幸福的人生,要把工作做到最好,事業做到最大,就無論如何,必須具備正確的、正面的思維方式?!蔽野阉g成職場語言:先端正員工對工作的態度,再談流程優化、創新激勵、晉升通道。當成員把“不得不做”升級成“我想把它做好”,加班不再是枷鎖,而是沖向更高目標的跑道。每一次需求變更、每一個數據異常,都只是坡道;跨過去,就是更廣闊的市場與更自信的自己。(安瀾:李學慧)